
赤峰博物館位于赤峰市紅山區哈達街中段文化廣場北側,赤峰博物館新館吸收了我國唐代、遼代的建筑特色,借鑒了我國傳統宮殿建筑中軸對稱、主從有序、中央殿堂、四隅崇樓的布局手法,形成古樸典雅、博大雄渾、具有赤峰獨特歷史文化象征的建筑風格。大樓主體工程建筑面積1.1萬平方米,高27米,主體三層,地下一層,展陳面積4000平方米,是一座集收藏、研究、展示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博物館,設施一流,服務完善,功能齊全。博物館共有四個文物專題展廳,兩個臨時展廳,一個多功能會議廳,一個配套服務區。
赤峰博物館文物展覽設計著重突出地方歷史文化,打造精品文物展覽,從赤峰歷史發展漫漫長河中,擷取了四個精彩時段,運用文物與史料相結合的展陳方式,再現了赤峰歷史上曾經的輝煌。展覽將赤峰地區新石器時代、北方青銅文化、遼金時期及蒙元時期的幾次文化高峰,用專題展的形式進行陳列展示,突出了赤峰地區考古學文化、歷史文化特色,全面反映了每一時段的文化特點,形成了赤峰博物館特有的展陳風格。
在展覽形式上,赤峰博物館以歷史脈絡為主線,以系列文化為平臺,以出土文物為依托,以赤峰地區近幾年來最新考古發掘資料和研究成果為亮點,點面結合,共展出各類精品文物1500件(組)。同時,合理利用聲、光、電等現代展示技術和展示材料,增加多媒體展示區近30處:用大型油畫結合聲、光、電等高科技手段復原東胡王射獵、烏蘭布統之戰等赤峰地區北方民族生產、生活和戰爭的場景,用幻影成像、弧幕拼接投影、音像投影、電視投影等科技手段展現遼宋澶淵之盟、遼代四時捺缽制度、下嫁赤峰的清代公主等重大歷史事件和知識點,增加鉆木取火、電子翻書、雙屏轉換、多點觸摸等觀眾互動項目。
目前,館內現有館藏文物一萬余件(組),80%為考古發掘成果,部分為征集、捐贈品。藏品包括:陶瓷器、青銅器、漆木器、玉器、石器、骨器、蚌器、鐵器、金銀器、絲織品、皮革制品、壁畫、書畫、珠寶類等。其中一級文物103件(組),二級文物228件(組),三級文物854件(組),紅山文化勾云形玉佩、紅山文化石雕人像、趙寶溝文化鳳型陶杯、夏家店下層文化彩繪陶鬲、西漢王莽鑄錢陶范、遼代三彩鴛鴦壺、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、清代金字《甘珠爾經》等都屬館藏精品,具有重要的歷史、藝術和學術研究價值。